> 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平凉全力绘就海绵生态画卷

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平凉全力绘就海绵生态画卷

  • 时间:2023-01-17 14:09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日报
  • 字体: [ ] [ ] [ ]
  • 分享:

“大雨不内涝,小雨不湿鞋”“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小行见园”……在“建设海绵城市”的大考上,平凉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22年6月2日,平凉市成功入选25个“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让城市像海绵般呼吸吐纳,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与韧性,平凉在全省躬先表率。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平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全市上下智慧,探索出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绵城市建设新路:统筹生态治理和城市建设,统筹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水防涝,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建设思路,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从区域流域、城市、设施、社区四个层级系统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打造“会呼吸”的城市,让人水和谐的图景展露城市的美好与柔情。

河道清洁、河水清澈,流域层面洪涝统筹

冬日的泾河倒映着天光云影,长长的浅滩上密密麻麻落满了各种候鸟,这里曾经垃圾遍地、河水污浊,如今已变为候鸟的天堂。

泾河,是黄河二级支流,是平凉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宁夏泾源县的泾河奔腾而下,一路向东而行,悄无声息地滋润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平凉大地的兴衰变迁。

魏小明从小就生活在泾河边,记忆中,这里河道采砂猖獗,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着一系列河道治理工程,特别是2021年以来黄河流域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一条亮丽的生态河出现在他面前。

图片

中心城区泾河生态文化园生态绿化工程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

海绵城市建设之前,泾河两岸的路都是硬化路,下雨天雨水要么顺着石板流,要么在泥里形成积水,行人走过总会沾一脚泥。现在道路洁净,水面澄澈,一切都不一样了。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也为了“存水”、蓄洪,平凉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黄河流域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现场,目光所及的大部分区域里,其实都隐藏着吸水的“海绵”。

图片

中心城区黄河流域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施工现场修建的松木桩及植草沟

“你们可以看到的草地、花园、道路等,几乎所有位置都藏有大大小小的‘海绵’,通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这样的‘海绵’设计,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具有明显作用。”市城投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市城投集团对泾河进行了整体清淤,同时修建雨水花园、植草沟,让雨水层层渗透净化后从而达到二次利用效果。“我们的想法是,通过‘海绵体’技术的应用,在项目实施中以‘渗、滞’为主,以‘蓄、用’为辅,通过建设植草沟、砾石盲沟、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湿塘、绿色屋顶、生态驳岸、雨水集蓄利用等设施,增强河道自我净化能力,重塑生态系统,使得大部分的降雨得到就地消纳和利用。最终将泾河治理项目打造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建设示范工程和天然河道保护利用的标杆工程。”市城投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图片

中心城区黄河流域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

在完成了整个河道项目最核心的“海绵”功能后,团队着力于在河道周边“点缀”37万平方米的绿化带、美化、亮化河堤等,让河道的沿线变得更加灵动,生趣盎然。就这样,泾河成了城市美丽的风情线和市民乐园,同时增大了行洪空间。

据介绍,黄河流域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是市委、市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短板弱项,决策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淤积、防洪能力不足、水生态环境薄弱、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图片

中心城区泾河风情大道塑胶健身步道及栏杆真石漆喷涂改造提升工程

项目自开工以来,市城投集团成立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加快黄河流域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5.15亿元,岸下部分疏浚工程、堤防加高加固、桥梁桥基防护已全部完成,滩区绿化37万平方米;岸上工程透水砖铺装、透水混凝土浇筑、河堤栏杆真石漆喷涂,海绵配套设施已基本完成。

平凉从构建城市生态格局出发,对受到破坏的水生态进行生态恢复和修复,让城市水系等“海绵体”发挥功能,进一步提升平凉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 

筋通脉畅、浊清分流,城市层面蓄排平衡

平凉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于典型的缺水城市。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道、明渠等“灰色”设施来排水,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提起城市水环境,市民关心的问题有很多:城市水环境能否进一步改善,雨天走在马路边上能否不被雨水溅湿裤角,老旧小区内涝积水问题如何解决……

图片

中心城区五里墩路绿化工程配套建设的透水砖铺装工程

“我的需求很简单,遇上暴雨,城市内排洪顺畅,不要有积水。更进一步的愿望是,希望街道上、小区内的景观更绿更美。”市民李友兰说。

在没有大拆大建的情况下,平凉市顺着城市原本的“肌理”与“脉络”,将整个城市变成一块“大海绵”。  

城市地下排水管如同人的身体筋络,排水管堵塞轻则污水横流,重则内涝成灾。平凉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服务中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2022年新修的道路中几乎全部融入了“海绵”理念。 

图片

中心城区天塬路道路工程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利用收集的雨水对绿化带苗木进行浇灌。

位于崆峒区新洲小区附近的天塬路是一条新修的海绵道路,在街边绿化带中,每隔不远就会有一处雨水收集口。在天塬路改造提升工程中,住建部门利用透水砖、下沉绿地、蓄水模块等海绵措施,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同时利用收集的雨水对绿化进行浇灌,变雨水为资源有效利用。  

道路沿线通过乔、灌、草立体打造成错落有致的微景观,形成简约、多彩且富有文化气息的景观廊道。景随路移,便捷、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已经成为平凉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环境改变的主基调。  

对社区的“海绵化”改造也是平凉海绵城市建设的一大重点。海绵城市建设是一次对平凉整体城市建设、老旧城区修复、改造、升级的过程,归根结底是一件民生实事,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修建于1995年至2000年的铁路小区,共有36幢住宅楼、1784户居民,属于平凉城区的超大型住宅小区。随着20多年时间的推移,往日的风采一点一点黯淡下来,基础设施落后且年久失修,楼体外墙斑驳破败,绿化带杂草丛生,道路低洼不平,便民设施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居民的幸福感不断降低。 

2022年崆峒区将铁路小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社区广泛征集居民意见、收集民情民意并进行汇总,通过实地查看,对老旧小区更新方案进行设计,小区的更新拉开帷幕。小区重点进行了海绵城市改造,绿化地带的道路用透水砖进行铺设,绿地打造采用的是下沉式,可以削弱降水峰值对小区排涝造成的影响;还可以有组织地汇集雨水,补充和节约绿地灌溉用水。 

图片

工人在崆峒区铁路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施工现场作业。

小区居民纷纷表示,现在整个小区都敞亮了、干净了,原来的异味也变成了草木的清香,住起来更安心、更舒适了,大家对改造成果非常满意。  

平凉以“海绵”改造为核心,与城市更紧密结合起来,补齐了城市基础设施短板,让人们的获得感更加真切。  

协调资源、尊重自然,重塑城市、人、水关系 

海绵城市建设的初衷是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有品质的生活。平凉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协调资源、尊重自然,紧抓项目质量,打造了一批有亮点、有特色、有效果的示范项目,重塑城市、人、水关系。 

图片

城市活力公园(无人机照片)。

2022年,有好几个大“海绵”与市民见面。10月1日,平凉活力公园建成开园。这里被称为平凉的“活力之源”。四周是开放式的,以确保空间为人们提供壮丽的、视野通透的景观。公园的设计中融入了更多趣味景观空间,包括生态草阶和树木林地。活力跑道、儿童游乐区、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带有夜光的跑道营造出柔和的视觉体验,慢跑于跑道之中,置身于绿色世界,呼吸着新鲜空气,心情也重获宁静,重焕活力。  

图片

城市活力公园配套建设的下沉式公共卫生间。

对城市建设来说,活力公园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公园的范畴。公园建设全面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透水混凝土、植草沟、雨水花园等海绵措施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及利用,避免城市内涝,增强城市韧性。更重要的是,公园的建成,对于保护和改善中心城区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绿地生态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和区域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片

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无人机照片)

刚刚落成的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也具有强大的“吸水”功能。下雨时,雨水能够通过渗透以及植草沟,收集到蓄水池里去,防止内涝;天旱时,蓄水池收集起来的雨水,再用于整个公园里的花草浇水及植物养护。  

图片

施工人员正在市体育运动公园管护室外绿化苗木。

值得一提的是,由新世纪投资控股集团旗下的中建研新世纪建材研究院,组建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技术专家为核心成员的专家团队,用一年的时间成功研发了PC透水砖、渗水砖、透水混凝土、掺灰料等新品8项,并已获得质量管理体系、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这些透水材料产品投入市场后,将会成为平凉海绵城市建设的“助推器”。  

据介绍,平凉2022年开工建设海绵城市建设项目7类93个,估算总投资232.42亿元,海绵化投资11.58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56.36亿元,其中海绵化投资5.8亿元。铁路家属区老旧小区改造、凤凰尚境新建小区、泾河大道(青年路-来远路)生态绿化、五里墩路(泾河大道-建丰路)生态绿化、天塬路道路等海绵化项目基本建成,市体育运动公园绿化、市生态体育健身公园、泾河防洪及水生态综合治理、天通路道路、南环路道路、丰收路道路、华明路道路、天馨南路道路等海绵化项目正在建设……这些项目大多隐藏有蓄水箱涵,存水经净化后,随时可被循环利用,雨水因此活了起来,这正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杰作。  

海绵城市的打造,离不开规划设计。市住建局委托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完成《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心城区海绵城市控制性规划》文本编制和专家评审;委托兰州区域气候中心,已完成《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技术报告》文本编制和专家评审。 

图片

平凉市新世纪建材公司生产的渗水砖样品展示区。

资金的注入,为平凉建设海绵城市提供了最为有力的动能。平凉在充分发挥中央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和水利、生态环保等方面资金“一钱多用”综合效益,积极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综合研判市、区财政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示范城市项目资金筹措方案(2022─2024年)》《2022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分配方案》,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平凉将会变成怎样的“海绵城市”?“至2024年末,平凉内涝积水区段消除比例达100%,可透水地面面积比例达43%,雨水资源化利用量每年达25万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1%;城市建成区31个海绵排水分区中16个实现达标,达标面积由26.74%提高至55%以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5%以上。”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  

图片

市民在城市活力公园跑步健身。

城市的形态,不应该单纯只有冰冷坚硬的水泥森林,更应该包含柔软而富有活力的“海绵”。海绵城市,是我们一起奔赴的美好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